顯示具有 wor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work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cheers



C = career
H = happy working
E = enable
E = enrich
R = relationship
S = success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自信

第一章 和生活習慣大有關係
1.說你不好,你就相信了?
2.整理一下你的門面
3.用寫的,列出待辦事項清單
4.說「我行」,當口頭禪
5.改掉拖拖拉拉,有三種方法
6.有空的時候,休息一下
7.隔一段時間整理一次書桌
8.學會用電腦,用很熟
9.自己動手做點東西
10.減掉體重,就會增加自信
11.多寫,盡量寫下來
12.把重複的事變有趣,會成高手
13.打扮打扮
14.來幾次「一家人的旅行」
15.睡午覺、喝下午茶

第二章 沒人能給自信,但沒人幫也得不到
16.如果父母害你沒自信……
17.幫人小忙,或幫大忙
18.接納別人的想法,不會沒面子
19.以別人幫助當基礎,又何妨
20.別獨居,你只是「有時」要獨處
21.做一點好事,賺到很多朋友
22.組一群人來支持你
23.讓另一個人愛你
24.問問成功的陌生人
25.爸爸一定讓你學到的幾件事
26.想想媽媽
27.支持別人,也接受支持
28.當你啟發別人時,記住那一刻
29.找些人建立親密關係
30.讓別人來補足你的缺點

第三章 自信是態度,怎麼改全由你
31.計畫都該修正,不該放棄
32.從練習做小決定開始
33.天生我才必有用,總有一項比人強
34.讓人覺得你可靠
35.需要?想要?分清楚
36.來一場「自己的冒險」
37.時間要用在想機會,不是想失敗
38.你可以這樣召喚直覺
39.競爭,是好事,也能壞事
40.重點不是錢,是快樂
41.「憑感覺」的人,內力雄厚
42.你還不夠好,但你得喜歡自己
43.慾望能成王、也能敗寇
44.知道格調是什麼
45.改變主意又何妨?只有自尊受傷
46.一開始就要完美,會寸步難行

第四章 情緒管理─哭完笑完更有自信
47.急躁和只會等待的人,不會有自信
48.害怕?絕對是好事
49.健身,情緒才會正常運作
50.情緒化的人,不會有自信
51.多笑
52.你不必大聲叫嚷
53.恰到好處的焦慮
54.難以啟齒的話,要這樣說
55.是不是白目,看反應便知
56.表達情緒而不情緒化
57.有情緒?這是好事
58.動手處理失望
59.不能放任別人傷害你
60.自信心是演出來的
61.情緒不等於事實

第五章 讓你產生自信的事前動作
62.學會問問題
63.愛上練習,邊練邊想像
64.一直學一直學
65.問「你怎麼辦到的?」,主動問
66.在心裡頭預演
67.經常看看老照片
68.開始寫信心日記
69.每天練習趕走負面想法
70.慶祝自己的小小勝利
71.玩可以增加自信的遊戲
72.學點小把戲
73.練習自己做決定
74.學著喜歡星期一
75.B計畫不需要創意
76.找小事、找片刻、開心一下下

第六章 由外而內,建立自信
77.不要「見不得別人好」
78.照你的方法完成一件事
79.偶爾提提當年勇
80.動力,別人沒法給
81.不走運時還是有收穫
82.寬恕是強者的特徵
83.找出自己的能力,稱讚一下下
84.不說謊,但也別因老實傷人
85.無足輕重的人,才會沒人講閒話
86.不玩假的
87.待人和善、獨立生活
88.放棄了才算失敗,否則都算經驗
89.接受失敗的「坦然」方式

第七章 維護自信——自信就像身材,要一直保持
90.讓你的善意擴散
91.完全不怕的人,不是真勇敢
92倒楣的時候還是做點好事
93.應付壞心人的三個方法
94.決定好好過下去
95.年齡另不是問題
96.生存方式出問題,別死不承認
97.狗狗給你的自信,可能比老闆多
98.規矩,自己找樂子
99不去想著回報
100.建立自信的習慣,別一次全部使用



http://goo.gl/YdUtV

自信

自信

  首先,自信和生活習慣大有關係:


  其次,沒人能給你自信,但沒人幫也得不到:


  知道嗎?自信是態度而不是個性,怎麼改全由你:


  自信的人勇於表達情緒,但不情緒化:


  自信需要練習,你得做些事前動作:


  自信是一種心態,但可以由外而內養成:


  維護自信─自信就像身材,要一直保持。


  喔,還有,養寵物。狗狗給你的自信,可能比老闆多。


http://goo.gl/YdUtV

2011年4月17日 星期日

線上流程圖

cacoo http://cacoo.com/
gliffy http://www.gliffy.com/
builds.balsamiq http://builds.balsamiq.com/b/mockups-web-demo/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保住工作的方法


專 家建議的10種方法,讓老闆永遠捨不得你走



20021 Cheers雜誌

經濟的冷風持續呼呼的吹,企業也不敢輕易放鬆縮衣節食的政策,讓倖存在企業內的員工,除了戰戰兢 兢,心裡還多了一份隱隱的焦躁:我被困住了。這個時候,大家既不敢奢望升遷,更不敢輕易另謀高就,即使不滿於現狀,也絕不輕易離開現在的位子。

我們的工作生涯,真的就跟停滯的經濟一樣,被困住了嗎?近期的《財星》雜誌(Fortune)匯集了經理人、心理學家、生涯發展教練的意見,整理出10個突破困境、擺脫無力感的方法,幫助工作人更積極的迎向另一個高峰。

1.不要老是躲在電腦螢幕後面,請努力維持你的「曝光率」。

在會議裡不要保持緘默,要發言;主動加入工作計畫;甚至同事不願意做的苦差事,也主動爭取。就是 要努力增加自己在組織中的見光度。

2.創造你在公司的價值,而且還要讓你的上司知道。

如果你可以幫助你的上司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那麼你的老闆就會不願意失去你。

還要加倍服務你的客戶,要知道最大的客戶的目標是什麼,介紹他認識可以幫助他完成目標的其他人。 在經濟蕭條時期,客戶重新檢視他們和供應商往來的關係,只有能夠提供較高價值、較好服務的人,才不會被客戶裁掉。

也要加強自己對企業內部的服務。對公司有價值的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時也幫助同事做得 更好。這樣大家的工作技能提升,更認同公司價值,同時也凝聚同事情誼。

3.內外開弓,建立人際網絡。

不但要強化你現有的人際關係,還要努力認識公司內外的新朋友,尤其是有影響力的人。因為每個人都 握有訊息,關係網會讓你知道更多訊息,如果有新的工作機會,說不定就從這網絡傳到你耳朵。

4.努力培養新專長。

時局不好時,是發展第二專長的最佳時機。不管是提升電腦技能、到大學旁聽、或是深化既有專長取得 執照或學位,都好,即使公司不再出錢補貼學費,也要自己掏腰包。等到就業市場隨經濟情況好轉,你也早就準備好了。

5.製造深刻印象。

很多人不是因為份內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而被升遷,而是因為主動負擔額外工作,而被肯定。所以,不妨 每天早一點出現在公司,別人走後才下班,而且願意參與額外的計畫,這些小小的事,會造成大大不同的效果。

6.做好個人公關。

要有良好的工作表現,一半是要靠認真努力,但另外一半則是有賴於自己的公關宣傳。所以,如果你完 成了任務、或是額外努力使得計畫進度提前,你一定要讓別人知道你的努力。不過說的時候要冷靜、正面、有條理,不能讓人覺得你是大言不慚。

7.磨練創意。

切記,企業聘請我們是來思考,而不僅僅是照章行事而已。所以,企業放慢腳步的時候,正是你做那些 需要多花一點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的時候。此外,每天可以撥出一個小時,規劃新方案或是想一想如何改善你的工作。

8.對自己的成功負責任。

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成功負責。如果你靜靜的等待某些事發生,那些好事永遠不 會發生。瞭解自己的弱點,設法克服,加強自己的長處,對於領導、管理、溝通,這些看不見的技巧,也好好磨練一下。

9.先不要驚慌。

雖然經濟蕭條,但並不表示你的事業將就此劃上句點。你對環境的解讀方式,將會影響你的事業究竟是 停滯或是繼續發展。

在現在這種環境中,你可以解讀成沒有機會,但是換個角度,也可以看作是正在尋找機會。所以,千萬 不能沮喪,要把自己塑造成心目中有身價的人。

此外,在經濟困頓的時刻,正好可以換個心境,尋找工作以外的滿足。不妨嘗試一些令你興奮的活動, 然後把這些興奮的感覺帶到你的工作上。

10.永遠要有信心。

不管你工作得多賣力、在辦公室待到多晚,如果你散發出沒有安全感或害怕,一切都枉然。要有能力, 全力以赴外還要有自信,為這些努力加分。

你的工作保不 保?

在這個人人自危的年代,你有信心保得住工作嗎?思考以下幾個問題,衡量一下,你可能更有信心,或 者你會知道自己該努力的方向。

1. 你有不錯的工作技能嗎?在過去三個月內,你學了新技能嗎?

2. 你屬於核心成員嗎?你參加的會議和收到的E-mail還和過去六個月一樣多嗎?

3. 最近你收到負面的回饋嗎?每個人都有缺點,你必須知道自己的問題。

4. 除了老闆,你問過其他人覺得你做得如何嗎?有時最有用的回饋來自同事或屬下,所以,這一年來你得 到任何建設性的批評嗎?

5. 過去三個月你對公司做出任何節省成本或是改善產品的建議嗎?

6. 你為公司增加任何價值嗎?你的服務或產品和顧客有直接關連嗎?

7. 在過去三個月,上司有徵詢過你的意見嗎?

8. 這一年來,有人想找你當他們在公司內的導師嗎?

9. 你超過40歲嗎?

10. 如果工作不必經過你,還是可以照樣完成,你就出局了。想想,你還忙嗎?



保住工作的方法

分類:學 習成長
2010/03/26 10:16

保住工作的方法


2010年1月16日 星期六

好習慣養大成就

好習慣養大成就
----------------

會發問 : 提出問問題的習慣
勤練功 : 技術 管理 英文
活思考 : 比別人用功兩倍
懂整理
給重點
找創意

================================
以下是各項細節 可以這樣做:

會發問
1.先想在清楚問題點在那,才能讓別人知道你已充分了解整個議題內容
2.將問題歸方向歸納清楚
3.擔心口頭說不清楚,不妨先整理成書面問題

勤練功
1.設定短,中,長期目標,並隨時檢視成果
2.每次將工作量或練習量設定的稍微多一點點,
測試自己最大及極限在哪裡
3.將要達成的目標記在紙上,隨時提醒自己
4.不要先幻想成果,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是經過多努力

活思考
方法
MECE
九宮格思考法
| | | |
----------
| | | |
----------
| | | |

1.心中出現九宮格
2.分別填上下面這些元素
釐清問題
檢視歷史
分析機會
正 負意見交鋒
找出結論
3.不只是想"把問題解決"就好,
同時還"不要讓個性得缺點,任何偏見進來,影響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解決 7 步驟:
1.定義問題
2.結構化問題
3.排序議題
4.發展議體 + 訂出工作時程表
5.執行分析
6.彙整資料結果
7.提供建議 解決方案

懂整理
1.每天空出 1小時的時間處理優先事項
2.每天特定時間完成例行性工作,而非趁空檔時處理
3.如果口頭討論更有效率,就不要透過E-MAIL

如何持續精進整理技巧
1.將 6個月計畫結果,濃縮為15分鐘的簡報
2.將一個長期且複雜的研究計劃寫"摘要報告"
3.就比較麻煩,具爭議性的問題 ,訪問客戶或員工,
並準備向資深主管簡報
4.檢查某個長期計劃的簡報和進度報告,
然後根據你的發現,提出新的簡單方法傳達計劃的進度
5.從中加入一個正在進行的複雜計劃,
強迫自己在一個半小時內瀏覽並消化所有計劃文件

給重點
在 3個重點內解決一切
掌握重點的要訣
用英文做會議記錄
one page report (elevator pitch)
開場時,"結論先講"

10個臨場不懼祕訣
01.對議題方向充分掌握
02.反覆練習
03.建立親和關係
04.提早到達,掌握場地和設備
05.多練習,從容以對
06.在想像中為自我加油打氣
07.滿足觀眾的期待
08.不要動不動把道歉掛在嘴上
09.集中注意力在你要簡報的重點與聽眾上
10.多累積經驗,並且積極學習修正

找創意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工作目標重點

工作排程放上方 P :[1-3] 重要-次要-慢
工作記事放下方
[工作日誌] 在4:30-5:30 之間寫下今日工作內容
=====================================

[每日一看 內化成好習慣:才有好未來!!]

積極的人會在問題中看到機會,

消極的人則會在每個機會中都看到問題。

[習慣] 不應該在工作上表現自己的情緒 :)
=====================================
不要急於把事情做好 〔急躁〕
要有計劃把事情做好 〔計劃:目標〕
::先有計劃目標,再開始工作.

[重要] 每日看一次 : 不急燥 企圖心 責任感
=====================================
正面向前看 (內化 / 好習慣)
有記律 和人際 和人溝通[先聽] [不急回應]
工作設目標 工作抓重點 分輕重緩急
好習慣養大成就:
會發問 : 提出'問'問題的習慣
勤練功 : 技術 管理 英文
活思考 : 比別人用功兩倍
懂整理 : 資料分類
給重點 :
找創意 :
=====================================
思考力
正向思考
焦點思考
積極思考
減式思考 (減法)
創意思考
分出 要做 不可做的事情
------------------------------
花80%時間思考,
用20%的時間一次做對

碰到關鍵大事時,利用零碎的時間,
提早開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
------------------------------
提升效率的重要原則是:先跟主管確認工作目標,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否則悶著頭苦幹,結果可能是做白工:
你做的不是老闆要的;老闆認為重要且急迫的任務,你卻沒做。

管理情緒,不讓工作成為人生的全部; 工作上不應該把自己私人的情緒表現出來;多笑臉 :)
充分休息、讓自己喘口氣,絕對是道德而且必要的。
===================================================================================
[問題]
計劃不夠詳細
測試不夠多
想的不夠深

分化大架構 組合小細節.


把事情做好/穩定, 不搶快 !!! : 一步一步
有記律. 管理. 目標., 重要知識集中化
工作設目標 工作抓重點 分輕重緩急
=====================================

效率,找對的方式
--------------
自律
多思考,減少犯錯
利用專注,培養速度
用"後果"抵制情緒干擾
找出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並貫徹之!

=====================================
程式實作
整合
測試(GET/ADD/DEL) ,一連串
完成
上CVS
再次重點驗證
1. 本次程式實作驗證
2. 軟體更新
3. 基本驗證
列出來

[重要]
開始計劃自己個重要專案完成release to DQA 驗證測試計劃

2009年10月24日 星期六

時間管理

T:目標
I:引導
M:管理
E:執行


可休閒時間=可運用時間-工作/學習時間

工作成果=工作效率 x 所付出的時間

專心於一事'追二兔不得一兔'


[如何做好筆記]
1. 不讓過程留白
2. 摘錄重點內容
3. 加入個人感受(想法)
4. 隨時補充資料

[時間管理]
1. 分輕重緩急
2. 優先順序
3. 適當分配有限時間
4. 事先規劃工作事項


[時間管理 分類重點]
1.重要又緊急
2.重要不緊急
3.緊急不重要
4.不緊急又不重要

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書] 工作,分析了再做:提升工作實力與表現的20項必備分析技術

1 思考法

教你如何切中工作核心,提案具創意又周延

九宮格分析法∕5W2H∕列舉法∕鄧克爾圖解法

2 改良法

教你將原有的事物修正得更適用妥貼

企業流程再造∕賓士法

3 防錯法

教你預防工作產生錯誤,提升工作效率

檢查單法∕FMEA管理模式∕過程決策程式圖法

4 問題分析法

教你如何分析問題,找出錯誤關鍵點

矩陣圖法∕關連圖法∕魚骨圖

5 執行法

教你規劃執行工作的訣竅,精準控管工作流程

決策樹∕系統圖法∕箭線圖法

6 資料分析法

教你從龐雜的工作中理出頭緒,聰明經營工作要項

ABC分類法∕層別法

7 定位法

教你分析自身與市場現況,擬定對應市場的策略

SWOT∕雷達圖分析法∕五力分析

2007年4月2日 星期一

資訊人員的生涯規劃與應學知識

資訊人員的生涯規劃與應學知識

對於一個程式設計師而言,如何在資訊領域中規劃自己未來的方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畢竟沒有人願意十年、二十年後,還在程式撰寫的小圈圈中打轉。以下,作者便以從事資訊業十餘年、歷經各種職位的經驗,提供一些心得給所有還在從事程式設計的人參考。

首先我們來看看,資訊人員可從事的職位有那些:

1.程式設計師:對於中小型軟體公司而言,程式設計師往往還必須兼任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的工作,但在較正規化的大型軟體公司裡,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便只是程式撰寫而已。當然,也包括了單元測試與程式碼檢視的工作。因此他所要學的知識,主要是程式語言、資料結構與演算法,同時也要瞭解跟作業系統有關的API函數與相關的界面協定,並養成良好的程式撰寫習慣與技巧。

2.技術主管:負責研究、評估、引進資訊應用的新技術,並對研發人員進行技術移轉的訓練,同時他也負責部份的程式撰寫工作。這個職位一般很少有正式的編制,通常由資深程式設計師、研發小組主管,或是研發經理兼任。

3.研發小組主管:在規模較大的軟體公司裡,大都有這個編制,一般由資深程式設計師擔任。他的職責主要是帶領小組成員,完成程式撰寫的工作,並整合與測試小組成員的程式。因此除了在程式設計的技術深耕外,他還必須具有管理的知識,併負起訓練小組成員的工作。有時他還必須兼任技術主管的職責。

4.系統設計師:大部份只會在較正規化的大型軟體公司裡,才有這種職位配置。他主要是負責系統設計的工作,而系統設計的內容往往和系統相關,因此他所要學的知識,除了包括程式設計師應學的知識外,還要加上系統分析設計方面的知識。有時他還要兼任程式撰寫的工作,因此通常這個職位均由資深的程式設計師擔任。

5.系統分析師:大部份稍具制度的軟體公司,都會有這種職位配置。他主要是負責系統分析的工作,因此在邏輯思考能力上要有一定水準,同時對於軟體工程以及各種資訊新技術,也要有廣泛與深入的瞭解。此外,不斷地累積系統分析經驗也是這個職位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雖然程式設計與系統設計的經驗在此職位並非必要,但這種經驗對於完成系統分析的工作,也具有輔助的效果。系統分析師在不同的組織體系裡,有時也會兼任需求分析的工作。

6.研發經理:主要掌控整個研發團隊,進行軟體的實際開發,由系統分析開始,到整合測試為止。通常擔任這個職務者,必須是個通才型人物,也就是歷經程式設計師、系統設計師、系統分析師等三種職務,而且其技術能力必須可以服眾(特別是華人研發團隊)。除了這三種職務所需具備的知識外,他還必須學習管理的知識。有時他還必須負起技術主管與教育訓練的工作。在更小型的軟體公司裡,他可能還要兼任專案經理、產品經理、系統分析師、系統設計師、程式設計師、測試人員等多種工作,是個相當累人且不容易做好的職務。

7.專案經理:軟體發展管理者,主要是與客戶溝通,進行需求收集與分析,同時協調所有業務與研發人員進行開發工作,負責產品評估,並監督整個專案的進度,直到專案驗收為止。因此他的人格特質便必須善於溝通與協調,而所學的知識只須包含軟體工程與領域知識即可,不過對於資訊技術的瞭解程度,也會影響到專案經理的勝任能力。專案經理有時還必須兼任業務的工作,擔負部份的業績。

8.產品經理:和專案經理類似,只是對象改為產品而已,因此除了專案經理所應具備的人格特質與知識外,還必須具有相當的行銷知識與創意。在某些公司的編制上,產品經理有時還必須負起主導產品方向、構思新產品,以及進行產品促銷與尋求銷售通路的工作,甚至也可能擔負部份的業績。

9.測試人員:主要負責品檢的工作,除了必須瞭解測試方面的知識外,也必須具有耐心、細心的人格特質。

10.品質稽核員:主要監督各軟體專案的開發流程,是否完全依照制度進行。在實施全面品質保證的公司裡,品質稽核員的稽核範圍包括了公司內所有的作業流程,也包含了公司所有階級的人員。

11.顧問:顧問指的是學有專精的人,大致可包含下列四類:

a.理論技術顧問:也就是在理論研究方面學有專精的人,一般都是學校中的教授。
b.應用技術顧問:也就是在某種資訊應用技術上學有專精的人,一般都是某個公司的技術主管,不過他的價值會隨著資訊技術的演進而變化。
c.領域知識顧問:也就是在某個資訊應用領域上學有專精的人,一般都是某個領域中的佼佼者。
d.管理顧問:一般可分成企管顧問、資訊管理顧問、品質保證顧問等三種,分別輔導企業的經營管理、資訊化與品保認證事宜。一般都是由顧問公司的從業人員擔任。

(po後記: 當初我在撰寫本文時, 好像忘了提到MIS人員了... @@)

 
由以上所述的工作類型與所需的人格特質,我們可歸納出幾種陞遷路線:

1.測試人員-品質稽核員:適合不善溝通、不喜管人,但具備耐心、細心人格特質的人。

2.測試人員-程式設計師-技術主管:適合不善溝通、不喜管人,但又喜好程式撰寫與研究新技術的人。

3.程式設計師-研發小組主管:適合細心、負責,具有一定溝通協調與管理能力,而又喜好程式撰寫與研究新技術的人。

4.程式設計師-系統設計師:適合不善溝通、不喜管人,但又喜好程式撰寫與研究新技術,並具有一定資訊理論基礎的人。

5.系統設計師-系統分析師:適合不喜管人,但邏輯思考能力強,喜好研究新技術,並具有一定溝通能力與資訊理論基礎的人。

6.系統分析師-研發經理:適合細心、負責,善於溝通協調與管理,且技術超強的通才型人員。

7.系統分析師-專案經理:適合負責,善於客戶應對與溝通協調,並具有一定技術能力的人。

8.系統分析師-產品經理:適合負責,點子特多,洞察力精準,並具有一定客戶應對與溝通協調能力的人。

9.管理顧問:適合善於應對與溝通的人,通常必須考上相關證照,並在顧問公司從事一段時間以上,有知名的成功輔導案例者。

讀者可依照自己的人格特質與興趣,慎選將來生涯規劃的方向,並及早充實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不過在此,作者還有幾點建議提供參考:

1.加強打字速度:這是很多資訊人員忽略的地方。打字速度的快慢,往往會影響到工作的產能,尤其愈是上層職位(此處指的是經理級的執行層,而非副總級以上的決策層),他所要撰寫的文件愈多,因此儘可能提升自己的中英打速度,至少應達到50字╱分鐘以上。

2.以通才型為目標:因為通才型的人物幾乎可以勝任各種工作,在資訊競爭激烈的潮流中才不容易被淘汱,也比較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不過在以此為目標前,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否則不但無法達到博而精的地步,反而變成了雜而駁,那就得不償失了。建議是先精而後博。

3.多學不易變動的知識:儘量學一些"學一次享用終生"的知識,例如資訊理論、軟體工程、管理學等,以培養自己往各方面發展的基本能力。

4.保持對應用技術的瞭解:對於容易變動的資訊應用技術,如程式語言工具、作業系統API、各式整合界面與架構,只要保持瞭解其內容與架構,並知道資料如何取得即可,在實際預期會用到時,再開始拿來精研,比較不會浪費時間去精研將來用不著的技術,因為這些技術可能在一、兩年後便被淘汱了。不過如果技術底子不夠,最好先精研一陣子,否則要用到時無法迅速理解,反而會降低了自己的技術能力。至於要專研什麼,便由讀者自行決定了,作者只建議,至少常用的作業系統API一定都要試過會用,程式語言工具裡的程式庫原始碼都要看過一遍,以瞭解別人是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麼寫。這樣至少便有一定的技術底子了。

5.加強英文閱讀能力:大部份的資訊應用技術資料,都是以英文撰寫的,如果英文閱讀能力不夠,便會降低學習的速度,即使勉強可隨著潮流前進,但想走在別人前面,搶先創新技術產品便不可能了。

邱奕南, 2001/4/16

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嵌入式系統設計中串列匯流排的選擇策略

嵌入式系統設計中串列匯流排的選擇策略
上網時間: 2003年02月08日

串列通訊是嵌入式系統設計中的一個重要部份,選擇恰當的串列介面時要考慮多方因素。本文描述了RS-232、RS-422、RS485、I2C、SPI、Microwire及1-Wire等七種常用的串列匯流排,並分析了各自的優缺點,以幫助嵌入式系統設計工程師選擇適用於其設計的串列介面匯流排。

在嵌入式設計中,從顯示器、記憶體到周邊的通訊都藉由串列介面進行。目前有多種串列通訊介面可用於嵌入式系統,但在選擇時要考慮到多個因素。以下將講述表1所示七種最為常用的串列介面,以幫助設計工程師進行正確選擇。

串列介面的優點

在多種情況下需要使用串列介面,最為常見的則是在開發或現場使用時必須與PC進行介面。多數PC帶有與周邊相接的串列介面匯流排,只有少數例外。對於必須與通用電腦介面的嵌入式系統而言,使用串列介面常常比ISA或PCI擴展匯流排更為方便。

串列通訊只需一個I/O引腳便可進行通訊,而平行通訊則需要8個或更多。許多通用嵌入式系統周邊(如類比/數位轉換器和數位/類比轉換器、LCD和溫度感測器)均支援串列介面。圖1:PC通訊的典型格式包括數據位元、校驗位元和停止位元。

串列匯流排還可用於內部處理器通訊(例如網路),從而可用若干價格低廉的小處理器來完成通常需要大處理器完成的任務。藉由串列介面,處理器通訊無需共享記憶體和旗語,進一步避免了可能引起的問題。

不過,對於讀取匯流排、地址匯流排和數據匯流排以及其它微程式控制而言,平行匯流排永遠是首選。‘記憶體映射’外部設備已成為一種專門技術,用於帶地址和數據匯流排的系統中。藉由這一技術可平行存取片外設備。不過,由於許多8位元微控制器(更不用說8引腳的了)不帶外部地址/數據匯流排,因此通常不使用記憶體映射。

基本術語

在詳細講述每種介面方式之前,我們先定義以下幾個術語:

(1) 在非同步匯流排中數據發送無需時脈信號;而在同步匯流排中則需要。


(2) 在全雙工方式中,數據的發送和接收可同時進行。而在半雙工方式中,可分別進行數據發送和接收,但不能同時收發。


(3)

主/從關係指的匯流排連接一個主設備和若干從設備。主/從匯流排通常是同步的,在雙向數據發送中,均由主設備提供時脈信號。


(4) 多主匯流排也是主/從匯流排,不過它的主設備不止一個。這種匯流排必須具有仲裁方案,以便在多個主設備企圖同時控制匯流排時避免衝突。
(5) 點對點或對等(peer)介面指的是兩個設備間具有一種對應關係;但無主從關係。對等介面通常是非同步的。


(6) 當一個介面具有多個接收器和一個發送器時,我們用‘點對多點(multi-drop)’來進行描述。(7) 當一條匯流排中的對等收發器多於兩個時,用‘多點(multi-point)’來描述。這與‘點對多點’介面並不一樣,它可在同一組連線中進行雙向通訊。

RS-232介面

幾乎所有的電腦都採用TIA/EIA-232-F(通常稱為RS-232)介面方式。RS-232是一種完整的標準,除了電氣特性外,還規範了物理及機械特性,如連接硬體、輸出引腳及信號名稱。RS-232是一種點對點介面,適用於中等長度的通訊,速率可高達20Kbps。儘管在規範手冊中並未標出,但在連接距離較短且正確接地的情況下,其速率可超過115.2Kbps。通常RS-232傳輸距離為30英尺,採用低電容電纜時,可達200英尺。

RS-232是一種非平衡式匯流排,可在兩對接收/發送器(稱為數據終端設備(DTE)及數據電路終端設備(DCE))間進行全雙工通訊。每一端的傳輸信號均與另一端的接收信號相連。因此,兩端的引腳有所不同。

每個發送器都藉由改變線路的電壓來發送數據。高於3V的電壓用二進制數‘0’表示,而低於-3V的電壓則用二進制數‘1’表示。這兩個閥值間的電壓未定義。可採用RS-232轉換IC,如1488、1489或十分常見的MAX232,來進行邏輯電平(0V和5V)與這些電壓的轉換。

通常RS-232通訊包含有起始位元、數據位元、奇偶校驗位元(如果有的話)和停止位元(有時多位元)。與PC通訊的典型格式為八個數據位元、無奇偶校驗位元、一個停止位元。此外,七個數據位元、一個偶校驗位元和一個停止位元這種模式也很常用。通常起始位元為0、停止位元為1,如圖1所示。在正式的規範中沒有描述RS-232的通訊協議,包括起始位元和停止位元的使用。

許多嵌入式系統藉由RS-232與PC或PC周邊(如數據機)進行介面。而其它系統則使用RS-232,再配合較為便宜的協議分析儀或帶有兩個串列口的PC來監控匯流排通訊量。圖2:當SCL為高電平時, SDA線從高電平變成低電平,產生開始信號,開始數據傳送。當SCL為高電平時,SDA線從低電平變成高電平,產生結束信號,結束數據傳送。

幾乎所有的微控制器廠商都有支援RS-232的硬體產品,稱為通用非同步收發器(UART)。通常UART都是中斷驅動,速度可高達115.2Kbps,軟體附加費用較少。但不同架構的UART會稍有不同。

RS-422和RS-485

TIA/EIA-422-B(通常稱為RS-422)及TIA/EIA-485-A(通常稱為RS-485)是平衡式、雙絞線介面,速度可高達10Mbps,傳輸距離長達4,000英尺。RS-422和RS-485均為差分匯流排,採用±1.5V到±6V的信號來進行數據傳輸。與RS-232等單端非平衡式匯流排相比,差分平衡式匯流排中的抗噪音能力有所提高。

RS-422是一種點對多點介面,在一對雙絞線上進行單向通訊,從一個發射器將信號發送到多個接收器,最高可有10個單元負載(UL)。如果接收元件需要與發射器進行通訊,則必須在每個接收器和發射器間連接一條獨立的專有匯流排(採用這種回路匯流排可進行全雙工通訊)。正是因為這一點,RS-422通常很少用於兩個節點以上。

RS-485介面則藉由一對雙絞線在多個收發器間進行雙向通訊。規範顯示,該匯流排可包括多達32個等同於收發器的單元負載(UL)。一些製造商生產分支式(fractional)UL收發器,從而將可連接的元件數目增加到100個以上。

RS-422和RS-485使用的起始位元、數據位元和停止位元格式通常與RS-232一樣。實際上,現有的多種轉換器都可在RS-232和RS-485之間進行數據轉換。不過切記,RS-232是全雙工介面,而RS-485則是半雙工。

多數微控制器製造商提供嵌入式UART,並聲稱具有特殊的RS-485性能。

I2C匯流排

內部積體電路匯流排(I2C)是由飛利浦半導體公司開發的一種專用介面。它是一種半雙工同步多主設備匯流排,只需要兩條信號線:串列數據線(SDA)及串列時脈線(SCL)。在一個‘與’連線介面中,這些信號線的電壓藉由升壓電阻拉高,並藉由開漏驅動器由硬體進行控制。

I2C採用可尋址通訊協議,主設備可與採用7位元或10位元地址的從設備進行通訊。每一元件均有一個地址,此地址由飛利浦半導體公司向元件生產商分配。此外還有多個特殊地址,包括‘總呼叫’地址(它可對匯流排內的每一地址進行尋址)及高速起始地址。

在與從設備進行通訊時,所有與從設備通訊的時脈信號(包括去和回)均由從設備產生。每次通訊開始時,主設備均會產生一個開始信號、一個8位元數據字、一個應答位元,然後是一個停止信號或重覆的開始信號。除開始信號和停止信號外,每個數據位元的傳送都在SCL為低電平時進行。當SCL為高電平時,SDA線從高電平變成低電平,產生開始信號,開始數據傳送。當SCL為高電平時,SDA線從低電平變成高電平,產生結束信號,結束數據傳送(見圖2)。資訊接收設備藉由將SDA線的電平拉低來產生應答位元,此時主設備釋放該線路,使之保持高電平。如果主設備讀到的應答位元為高電平時,它認為最後的通訊數據尚未收到,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如果可能則重發該數據。

I2C有個十分有趣的特徵稱為時脈伸展(clock stretching),產生在從設備無法處理數據位元並要求更多時間時。這種情況下,從設備將SCL線的電平拉低。由於信號表現為‘與’連線,因此當主設備釋放SCL線而從設備正在‘伸展’時脈時,主設備會注意到該線路仍處於低電平。此時,主設備等待,直到從設備處理完數據位元並釋放該線路。一旦從設備釋放線路後,SCL線恢復高電平,指示主設備可發送下一個數據位元。

I2C有慢(小於100Kbps)、快(400Kbps)及高速(3.4Mbps)三種速率,每一種均可向下相容。如果需要將信號發送出電路板外可參照飛利浦公司規範的建議連線方法。

儘管傳聞有人曾使用I2C匯流排在大於50英尺的距離內成功通訊,不過它的通訊距離通常僅限於同一電路板內。限制I2C通訊距離的是匯流排的比特率和傳輸量。因此,對於板外通訊,I2C實際常限制在10英尺內,屬於中等速率。

SPI匯流排

串列周邊介面(SPI)是由摩托羅拉開發的一種同步串列匯流排,用於該公司的多種微控制器中。

SPI匯流排由四路信號組成,分別是主出從入(MOSI)、主入從出(MISO)、串列時脈(SCK)及主動低電平從設備選擇(/SS)。SPI是一種多主/從設備通訊協議,主設備與選定的從設備間使用單向MISO和MOSI線進行通訊,速率超過1Mbps,為全雙工模式。主設備產生一個SCK脈衝,數據被同步到主設備和從設備間中。SIP協議有四種不同的時脈類型,視SCK信號的極性和相位而定。必須確保這些信號在主設備和從設備間相互相容。

除了1Mbps的速率外,SIP還有另一優點:當僅使用一個從設備時,/SS線路電平會被拉低,/SS信號可以不藉由主設備產生。不過,這一性能要依賴於SCK的相位選擇。

SPI的一個缺點是每個從設備都需要獨立的/SS線路。如果具有外部I/O引腳,或者外部電路板有足夠的位置配置多路選擇輸出器IC,這並不成問題。但對於體積小、管腳數少的微控制器來說,具有多個從設備的SPI介面並非理想之選。

Microwire匯流排

Microwire是由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開發的一種三線同步介面,用於該公司的COP8處理器系列產品。

與SPI相似,Microwire是一種主/從匯流排,包括主設備發出的串列數據(SO)、主設備接收的串列數據(SI)及信號時脈(SK)等三路信號,分別對應於SPI的MOSI、MISO及SCK。此外還有一個片選信號,其功能與SPI的/SS相似。Microwire是一種全雙工匯流排,速度可達到或超過625Kbps(由其電容決定)。

針對不同的數據需求,Microwire元件遵循不同的協議。與基於8位元組的SPI不同,Microwire的數據長度可變,同時還規定了一種‘連續’位元流模式。表1:七種最為常用的串列介面。

由於Microwire也具有多個從設備,需要多條片選線,因此它像SPI一樣同時兼具優缺點。有時候,SPI元件可工作於Microwire匯流排,同樣,Microwire元件也可以工作於SPI匯流排,儘管只能在單元件情況下。

儘管在電容配置得當且速率較低時SPI和microwire通訊距離可長達10英尺,但它們通常都局限於板內通訊,距離不超過六英寸。

1-Wire匯流排

Dallas Semiconductor的1-Wire是一種非同步主/從式匯流排,沒有用於多個主設備的協議。與I2C相似,1-Wire採用半雙工通訊,在單一連線上採用一種開漏拓樸結構進行雙向數據傳輸。不過,1-Wire匯流排的數據線也可以向從設備傳輸功率,儘管比較有限。1-Wire的最高速率僅達16Kbps,但在升壓電阻配置得當時,傳輸距離可達1,000英尺。

位元碼監測

如果沒有支援以上匯流排的硬體,可以使用通用的I/O引腳。用軟體控制串列通訊通常稱作‘位元碼監測(bit banging)’,因為軟體的確在‘串列口’上實施‘監測’作用。

位元碼監測要求軟體可識別每個位元碼的正確時序,因為它必須監測每個輸出位元碼的變化(在全雙工介面中還要監測接收數據的情況。)不過,令嵌入式開發者慶幸的是,不少位元碼監測程式都可從網際網路上找到,用於以上述串列匯流排以及幾乎所有的微控制器結構。實際上,一些微控制器廠商已開發並公佈了它們自己的程式。

本文小結

如上所述,面對大量串列通訊匯流排標準。在選擇一種串列匯流排時,不應只考慮到滿足產品的當前需要,而且還應考慮到是否能用於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希望這些有助於工程師選擇最適合其當前嵌入式設計的串列介面。

作者:


John Patrick


L-3 Communications/Electrodynamics, Inc.


Email: j.s.patrick@ieee.org


此文章源自《電子工程專輯》網站: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300535_617717,676964.HTM.6e8b9920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300535_617717,676964.HTM.6e8b9920

返回文章頁 | 返回主頁

2007年2月4日 星期日

[Book] Writing Solid Code

程式設計的箴言──擷取自《Writing Solid Code》

1. 啟動所有編譯器中的預警功能。
2. 利用lint找出那些編譯器所找不到的錯誤。
3. 如果您有單元測試工具,請好好利用。
4. 請同時保有“偵錯版”及“上市版”。
5. 請利用assert維護巨集來確認函式引數的正確性。
6. 避免讓程式產生未定義的行為,不然就在這些地方加上維護敘述,以免有人誤用了這些未定義的結果。
7. 適時地加上註解,以免浪費別人的時間來看懂您的維護敘述。
8. 不要直接利用假設的狀況,否則請加上維護敘述來檢查這些條件。
9. 利用維護敘述找出不該在正常情況下發生的現象。
10. 不要為求包容意外的狀況而忽略了潛在的錯誤。
11. 利用不同的演算法來協助您確認程式的結果。
12. 避免產生隨機行為,並且讓錯誤無所遁形。
13. 清除不能使用的記憶體空間,以免誤用了它的資料而不自知。
14. 程式中如果有些行為太少發生了,就強迫它多發生幾次。
15. 多保留一些系統資訊,有助於進行更嚴謹的除錯。
16. 徹底建立子系統的檢查程序,並且盡可能地去使用它。
17. 小心地設計測試條件,從各種可行的方法中慎選最好的。
18. 致力寫出無形的,而且完整的測試。
19. 不要以發行時的標準來苛求偵錯版本,偵錯能力是必須犧牲速度及程式大小換來的。
20. 不要等到錯誤發生,才被迫去逐步追蹤程式。
21. 逐步追蹤您的程式。
22. 逐步追蹤程式的時候,請多注意資料的流向及內容。
23. 以原始程式指令為單位無法知道所有執行的細節,面對重要的程式碼最好以組合語言指令為單位來逐步測試。
24. 讓程式的介面為程式師把關,使他們不至於忽略錯誤的情況,更不要因為傳回值的設計不良而造成錯誤。
25. 不時地檢查、並且去除函式介面裡的缺失。
26. 不要以一個函式來包含多項功能;盡可能讓每一個函式只完成一項獨立的功能,這樣有助於我們做更完整的引數檢查。
27. 清楚地定義函式的引數,不要弄得模稜兩可。
28. 確定函式的輸入值都是正確的,以避免函式傳回“輸入錯誤”的訊息。
29. 讓一般的程式師都能由函式的定義看出函式的呼叫方法,並且避免使用布林值來當引數。
30. 用註解來強調函式中潛在的危機。
31. 利用定義明確的資料型別。
32. 隨時注意變數會不會產生溢位或不足位的現象。
33. 寫程式的時候要盡量依照原始的設計,任何無心的偏差都可能造成始料未及的錯誤。
34. 盡量使每一個步驟都只用一段程式來完成。
35. 盡量不用if敘述來處理例外的狀況。
36. 避免層層疊疊的使用?:運算子。
37. 盡量使同一類的特殊狀況只用一段程式處理──將相同的條件敘述合成一條。
38. 避免採用程式語言的危險慣例。
39. 若非必要,不要任意將不同類的運算混在一個式子裡。萬一必須將不同的運算放在一起使用,就用括號來標明運算的順序。
40. 避免呼叫會傳回錯誤碼的函式。
41. 不屬於自己的記憶體,就不要使用。
42. 不要去使用已經被我們釋放的記憶體空間。
43. 不要把用來傳輸出結果的記憶體拿來當成作業時的暫存空間。
44. 不要以 static(或整體性)的空間來傳資料。
45. 不要讓我們的函式變成“寄生蟲”。
46. 不要濫用程式語言的特性。
47. 將 C 的原始程式寫短,編譯出來的執行碼不見得就會有效率。
48. 寫程式要盡量讓一般人看懂。
49. 錯誤不會自己“跑掉”。
50. 發現錯誤立即修正,莫待將來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51. 不能只是解除錯誤的表象,要除掉病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52. 除非為了讓軟體更成功,非修改不可。否則不要隨便“整理”程式。
53. 不要增添沒有必要的功能。
54. 任何一項功能都要付出代價。
55. 不要容許沒有必要的彈性。
56. 不要盲目地從一堆“嘗試”中去找答案;將時間用來找尋“最正確”的方法。
57. 每完成一小部份,就先回頭測試一遍。不管進度是不是落後,一定要徹底地將程式測試過。
58. 不能只靠測試小組來除錯。
59. 不要錯怪測試人員存心找麻煩。
60. 建立自己適用的優先順序,並確實地依照這個標準來做取捨。
61. 不要讓同一個錯誤有再次出現的機會。

好了,總共六十一條,終於整理出來了,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想要知道更詳盡內容的話,強力建議諸位直接去翻閱本書。
http://yukuan.blogspot.com/2001/01/writing-solid-code.html

Driver Development

This section provides links to helpful resources for Driver Development.

Architecture Independent Articles

Frameworks / Peripherals

Sample Drivers

2006年10月9日 星期一

R&D人生-發現工程師的「內在科學家」

R&D人生-發現工程師的「內在科學家」
-------------------------------------------------------------------------------- (曹其瑋∕DigiTimes.com) 2006/08/07   7月,炎炎夏日,頭頂著驕陽,腳踩著冒著熱氣的大地,週圍疾駛而過因開著冷氣而發熱的各式車種。這樣的天氣讓人心煩氣躁,Patrick流著汗在做公司新產品的路測,他因路測不順心裡正痛罵著。
 他東調調、西調調,想找出一個好的方式,讓收訊可以好一點,而不會有的地方太完美,但有的地方太差。他直覺認為,用調來調去的方式,可以改善收訊狀況。除此之外,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但是他的方法顯然並不管用,他心裡一直罵,真是機車,怎麼這麼機車。然後他帶著不好看的數據回去交差。
 Patrick是無線通訊產業的junior工程師,路測是他這段時間的任務。他一直在耗體力,但忘了耗一點腦力,為什麼數據是這樣,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有什麼外界的影響,致使訊號不清,為什麼移個幾公分,訊號就如此完美?他想都沒想。
 回到公司,將數據呈給senior的工程師Steven,隨後把一肚子的機車疑惑和抱怨提出來,Steven問他:你以前修電磁學時有沒有學過干涉理論?呃~嗯~Patrick在腦袋中搜尋…。
 Steven決定帶著Patrick做一次路測。這回再遇到上述那種很機車的問題,Patrick只見Steven來回在不同的2個點測了幾次,然後娓娓告訴他,這是干涉現象,只要有反射,就會有干涉,這邊很完美,但那邊是破壞性干涉,雖然距離很近,只有幾公分,但因為頻率愈高,建設性干涉或破壞性干涉的點,距離就愈近,你看,這樣,從無到有!
 這是沒辦法避免的事,除非是在真空狀態,大自然中一定會有這樣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如何讓干涉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好的solution就是diversity receiving,同時用2個天線來收,除非說2個天線都掉在破壞性的點,不然收訊應該是OK。
 遇到不同的狀況,Steven都會停下來,思索一下。Patrick注意到,其實Steven很常使用隨身帶的筆記本和筆,除了把狀況紀錄下來以外,他也會在上面做一點數學推導。
 Steven算是一個相當訓練有素的工程師,而且工作表現也優異,除了已經很有經驗以外,他很喜歡思考,只要遇到問題就會去想為什麼;至於訓練有素,指的是他在學校已經受過很好的知識上的訓練,包括原理、假設、理論和推導等。
 那天的午餐時間,Steven邊吃邊在筆記本上畫東畫西的,看到Patrick好奇的模樣,Steven說,以前在學校時,老師很強調在〝back of the envelope〞進行推導的能力,遇到問題必須有辦法在咖啡店中,隨手找到1個信封,就在上面做簡單的分析和推導。因為這樣的訓練,所以現在有這樣的習慣。
 真的沒有多久,大約10多分鐘,Steven導出一個簡單的推論,而且眼神流露出滿意而且自信的神情,Steven說,待會兒可以派上用場。
 有了結果,Steven放開心情聊了起來,他說,他小時候就自己做車子,長大一點自己做音響,不過小時候的夢想是要成為一個科學家,等自己做了這些東西,才發現其實做工程師好像更實際。
 在學校中,他對學科的掌握度就很好,尤其對數學特別感興趣,沒想到在數學訓練中嚴謹且精確的思考態度,對後來工程師生涯也有很大的影響。遇到問題,他很清楚地釐清狀況和假設條件,然後作一些推導,再把結論對照假設作一番修改和再推導,往往能夠得到頗理想的結果。
 大眾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做「內在孩童」(inner child),指的是人的內心有著原始的自己,在成長過成中內在孩童的需求若被壓抑、扭曲,就會使人的心理產生不滿足甚或複雜的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到性格或行為;因此在心裡治療上可以用尋回自己內在孩童,進而照顧他的方式,讓內在孩童的潛能表現出來。
 對Steven來說,他的工程師生涯中,總是有著好像內在孩童般的科學家精神,存在於他的靈魂中,在工作中不時會跑出來奔跑跳躍一下,發散出純淨而豐沛的能量。姑且稱這樣的精神為「內在科學家」吧。
 工程師不只是動手操作而已,多用一些腦袋,多花些力氣去發現自己的內在科學家。

2006年9月29日 星期五

[Book]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

作者:派翠克˙潘、流川美加、蔡虹/著
出版社:易富文化
出版日期:2005 年03 月15 日

【本書特色】
台灣出版界首度集合亞洲地區三位頂尖作者派翠克.潘(台灣)、流川美加(日本)、蔡虹(中國)共同創作《35x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三位作者利用MSN頻繁交換不同意見,編著成這本具有亞洲觀點的巨著,未來全球的焦點將以亞洲為中心,而這本以亞洲人觀點為出發的作品,將更能滿足現在台灣讀者的需求。

「今天不做,明天就要後悔!」倘若不想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太多遺憾,請在35歲做好本書為您列的33件事!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詳列您在35歲以前一定要做到的33件事,並以三個步驟來區分:第一步建立開闊的人生格局、第二步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清單」、第三步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做個「快樂的人」,詳細列舉了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有了這份清單,讓您可以輕鬆汲取台灣、日本、中國成功人士的生命智慧,把握人生可能與應有的生命方向。

《35×33-35歲前要做的33件事》,不只寫給還未到35歲的人閱讀,更是寫給現在是35歲或已過35歲的人,一同檢審生命將有或未來的路程上,還能有的變化與方向。

第一步建立開闊的人生格局

第1件事:確立鮮明的個人風格
王國維先生說:「詞以境界為上」。同理,人以風格鮮明為佳。鮮明的個人風格會自動抹掉不利的細節。要建立鮮明的個人風格,可以利用行銷人常用到的4P:
1. Product產品
2. Price價格
3. Place 通路
4. Promotion 宣傳


第2件事:永遠心向陽光的生活態度
在晦暗不明的黃昏,誰都曾有過頹廢的想法吧!人生其實有很多轉折。說不定轉個彎,下一處就有什麼驚喜。

第3件事:重新定義「中年」
「人生三十才開始」這句話己經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徹底瓦解,有許多人到了五十 歲,才找到了人生的新希望!二十歲沒有實現的夢想,可以到三十歲去做,或者留到 四十歲也無妨。現在五十歲以前都還是青年人呢!

第4件事:得到「心靈復原力」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心靈復原力」強弱,比教育、經驗、培訓、人脈等因素更能決定他的成敗!

第5件事:簡約生活
只有一隻皮箱,就可以隨時出發,往世界的盡頭飛去。不要去積攢那些零碎而無用的傢俬。傳奇總是沒有年齡、過去、和地域的特徵。

第6件事:懷抱一個偉大的夢想,緊抓現實的當下
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今日人類的文化與文明發展,都是來自無數夢想與理念實現的累積。

第7件事:養成每天讀取新聞的好習慣
世界正以光速向前發展。不關心世界變化的人,恐怕也不真正關心自己將去向何方!

第8件事: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熬夜工作或娛樂,現在常常被形容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言下之意似乎是只有小公務員、小老百姓才會按時上下班,買菜做飯,過著乏味的生活。這是絕對錯誤的導向!

第9件事:制定自己的keep fit計畫
訓練自己體態的輕盈、肢體的柔軟,吃「悅性食物」。你應該像天地間一棵秀麗而挺拔的樹,擁有一種源自內心的力量。

第10件事:擁有謙沖致和的態度
畢身致力於兩岸和平的已故辜振甫老先生,柔軟的身段包裝著強大的使命感,而他一 生奉行的成功格言就是「謙沖致和」。

第11件事:一定要擁有一次人生的大挫折 無論感情、親情、事業、財務或工作,要相信挫折不是被命運KO,完全擊敗。而是 OK,爬起來重新再來,愈挫愈勇。

第12件事:豐富自身內涵
受歡迎的人總是有健談的口才及多才多藝。準備兩個「保留節目」,豐富自身國學基礎,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13件事:每週三次整理(反省)自身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一位偉大的君子,每天都會利用各種時間反省自己當下在身語意上所犯的錯,及可能傷害到別人的地方,使自己的德行日臻圓融,智慧日益增長。身處在如此紊亂環境的我們,又該如何去增益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呢?

第二步 建立自已的「人生目標清單」

第14件事:定下人生的目標清單
人生就好像是一場旅行:各處到了一到,看到不同的風景;出發的時候你有同伴,中間可能又換了另外的同伴,路上一定會遇到不同的人;有時候你還會停下來,告訴別人你的故事……

第15件事:對世界懷抱一個希望
這個世界上讓人憂慮的事情太多。即使盡一己之力對於解決問題毫無裨益,但仍應該懷抱希望。就像全球最大非營利企業「慈濟」的開端,只是來自證嚴法師的一個慈悲的念頭」。

第16件事:產生令自己有價值的獨門創意
世界每天都在變,產業脈動在變、經濟趨勢在變,連自然災難型式都不斷在變。怎麼在自己生命黃金時期,產生領先甚至超越善變世局的自我核心價值,其祕密就在能否找到或產生屬於自己的獨門創意。

第17件事:考幾張證照
未來台灣將會邁向以證照取勝的社會,在你去求職時,除了你的畢業證書之外,多幾張技能檢定的合格證書或執照,絕對會讓你在找工作時如魚得水。

第18件事:至少進一次大公司
所謂大公司並不是指規模大的公司,而是指各行各業中口碑和風評領先的公司,大公司不一定好,但卻是35歲以前累積工作資歷的重要方法。

第19件事:為事業而不是為工作奔波
許多人往往在生命的黃金時期為工作、公司或看不見的股票,每天工作超時,體力透支。賺到名片上好看的頭銜、薪資條上的滿足。在老闆大力呼籲投資大戶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甚至尾牙請來大明星、送出豪華跑車時,這些在工作上打拚的員工卻同時賣掉了他們的肝臟、心臟、脾、肺、腎等器官的健康,也失去了與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請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工作,而不是讓自己被工作奴役了。

第20件事:搞定外語
35歲前搞定外語,不是不可能,只要用對方法就成。國際溝通語言的重要性不言可喻,會講英語是基本的生存核心價值,千萬不要ㄧ拖再拖,或是還要等一個決心,那你就輸了。

第21件事:保持不間斷的學習律動
台灣的民眾在眾多新聞台與口水節目的「幫助」下,已經越來越膚淺了,每天的資訊管道大部份透過十指(上網)和姆指(看電視),亂七八的資訊,夾雜著置入性行銷塞爆價的大腦,弱化你的知識水準與心智年齡,怎麼辦?動起來,讓自己重新開始不斷學習,並且維持學習的律動,高人一等,不難。

第22件事:擁有屬於自己的金錢規劃
「一個人一生要花多少錢?」這是所有人都感興趣的好話題。最近有人把這個數字計算了出來,說在台北這樣的城市,一對夫婦一生的金錢消耗是七千萬元。聽起來有點嚇人吧,而這個數字只能滿足基本的小康生活。

第23件事:離群索居十天、一個月
從少年到成年,從一個家到另一個家,父親牽著女兒的手鄭重地交到老公的手裡,一直被穩妥地保護著的感覺的確很好。可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不用付出代價的。你必須一 直與人分享浴室、房間的格調、甚至心情——心中莫名鬱悶的時候也不得不費力解釋或者強顏歡笑,以免最親愛的人為你擔心。

第24件事:背著背包去走走
大部份的人喜歡跟團出國旅遊但是,跟團其實對35歲的人是很笨的旅行方式,甚至去的地方不外是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美其名是出國,其實只是搭飛機去另一個地方,住五星級飯店,買一些阿里山,懇丁,甚至九份都買得到的東西罷了。 要旅行就背著背包,一個人或三五好友,脫離自己的文化圈,去體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

第25件事:培養一種自己獨享的趣味
偉大的靈魂也曾隱藏在平凡瑣碎的生活當中。作曲家亞歷山大.伯羅丁在譜寫《伊戈爾王子》的時候,他正在聖彼德堡的軍事醫學院中當化學教授;T.S.愛略特寫出《荒原》的時候還是一個銀行官員,他著裝得體,每天9:35上班,下午5:35下班,每四週有一個星期六加班,與其他人一樣。一天約有八小時人人都在工作,可是八小時以外的時間當你充分地享受個人愛好和趣味,也許最會成為一個完全不同的你。

第26件事: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節奏
天氣狀況及植物的種類、一個城市的人文特質、工作的時間等都可能牽動到個人的情緒,最好讓自己生活在「習慣」的舒適環境中。

第27件事:擁有一個自己的角落
忙忙碌碌的人生當中,總要偶爾抽出一點時間來,躲在自己的角落裡,稍稍地享受一下。

第28件事:做一次義工
利用幾個月或者一年,不計利害或得失,在另一種勞碌中,體會到心靈的單純與充實。

第29件事:見一個「夢中人」
你有想見到的人嗎?也許是偶像,或者是某個對你有特殊意義的普通人,這就像有人將去巴黎作為人生目標之一一樣,是一個帶有浪漫色彩的計畫。

第三步 建立自己的人脈存摺

第30件事:只需和少數人保持和諧關係
有一句話這麼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所以許多人會在已然筋疲力盡的下班之後,努力再撲向一個又一個飯局,在假日裡參加張三李四邀約的聚會,或者怕錯過了認識大人物的機會。因此不免會陷入複雜的關係泥潭,忙碌不堪,心靈也不堪其擾。和認識或不認識的人應酬不但身體疲累;而且和太多的人交際會大大增加焦慮感和壓力。

第31件事:真的可以說不
如果你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你真的得學會溫和而堅定地說「不」。

第32件事:對父母許諾必不可少
也許35歲之前你真的幫不了父母什麼忙,那麼更要善於給他們許諾。有許諾也足夠讓 他們幸福的了。

第33件事:結交幾個知己
我想如果我說每個人都應該交一個知己,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吧。已故的武俠小說家古龍說:「朋友就是不分尊卑貴賤、職業高低的,朋友就是朋友。朋友就是你在天寒地凍的時候,想起來心中含有一絲絲暖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