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人生-發現工程師的「內在科學家」
-------------------------------------------------------------------------------- (曹其瑋∕DigiTimes.com) 2006/08/07 7月,炎炎夏日,頭頂著驕陽,腳踩著冒著熱氣的大地,週圍疾駛而過因開著冷氣而發熱的各式車種。這樣的天氣讓人心煩氣躁,Patrick流著汗在做公司新產品的路測,他因路測不順心裡正痛罵著。
他東調調、西調調,想找出一個好的方式,讓收訊可以好一點,而不會有的地方太完美,但有的地方太差。他直覺認為,用調來調去的方式,可以改善收訊狀況。除此之外,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但是他的方法顯然並不管用,他心裡一直罵,真是機車,怎麼這麼機車。然後他帶著不好看的數據回去交差。
Patrick是無線通訊產業的junior工程師,路測是他這段時間的任務。他一直在耗體力,但忘了耗一點腦力,為什麼數據是這樣,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有什麼外界的影響,致使訊號不清,為什麼移個幾公分,訊號就如此完美?他想都沒想。
回到公司,將數據呈給senior的工程師Steven,隨後把一肚子的機車疑惑和抱怨提出來,Steven問他:你以前修電磁學時有沒有學過干涉理論?呃~嗯~Patrick在腦袋中搜尋…。
Steven決定帶著Patrick做一次路測。這回再遇到上述那種很機車的問題,Patrick只見Steven來回在不同的2個點測了幾次,然後娓娓告訴他,這是干涉現象,只要有反射,就會有干涉,這邊很完美,但那邊是破壞性干涉,雖然距離很近,只有幾公分,但因為頻率愈高,建設性干涉或破壞性干涉的點,距離就愈近,你看,這樣,從無到有!
這是沒辦法避免的事,除非是在真空狀態,大自然中一定會有這樣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如何讓干涉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好的solution就是diversity receiving,同時用2個天線來收,除非說2個天線都掉在破壞性的點,不然收訊應該是OK。
遇到不同的狀況,Steven都會停下來,思索一下。Patrick注意到,其實Steven很常使用隨身帶的筆記本和筆,除了把狀況紀錄下來以外,他也會在上面做一點數學推導。
Steven算是一個相當訓練有素的工程師,而且工作表現也優異,除了已經很有經驗以外,他很喜歡思考,只要遇到問題就會去想為什麼;至於訓練有素,指的是他在學校已經受過很好的知識上的訓練,包括原理、假設、理論和推導等。
那天的午餐時間,Steven邊吃邊在筆記本上畫東畫西的,看到Patrick好奇的模樣,Steven說,以前在學校時,老師很強調在〝back of the envelope〞進行推導的能力,遇到問題必須有辦法在咖啡店中,隨手找到1個信封,就在上面做簡單的分析和推導。因為這樣的訓練,所以現在有這樣的習慣。
真的沒有多久,大約10多分鐘,Steven導出一個簡單的推論,而且眼神流露出滿意而且自信的神情,Steven說,待會兒可以派上用場。
有了結果,Steven放開心情聊了起來,他說,他小時候就自己做車子,長大一點自己做音響,不過小時候的夢想是要成為一個科學家,等自己做了這些東西,才發現其實做工程師好像更實際。
在學校中,他對學科的掌握度就很好,尤其對數學特別感興趣,沒想到在數學訓練中嚴謹且精確的思考態度,對後來工程師生涯也有很大的影響。遇到問題,他很清楚地釐清狀況和假設條件,然後作一些推導,再把結論對照假設作一番修改和再推導,往往能夠得到頗理想的結果。
大眾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做「內在孩童」(inner child),指的是人的內心有著原始的自己,在成長過成中內在孩童的需求若被壓抑、扭曲,就會使人的心理產生不滿足甚或複雜的負面情緒,進而影響到性格或行為;因此在心裡治療上可以用尋回自己內在孩童,進而照顧他的方式,讓內在孩童的潛能表現出來。
對Steven來說,他的工程師生涯中,總是有著好像內在孩童般的科學家精神,存在於他的靈魂中,在工作中不時會跑出來奔跑跳躍一下,發散出純淨而豐沛的能量。姑且稱這樣的精神為「內在科學家」吧。
工程師不只是動手操作而已,多用一些腦袋,多花些力氣去發現自己的內在科學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