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指數基金≠ETF


-----------------------------------------------------------

----------------------------------------------------------
【經濟日報╱記者╱白又仁】

股票型指數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與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同樣都是追隨指數變化,不過,交易方式則有很大的不同。

ETF是在證交所掛牌,因此和上市櫃股票一樣,主要透過證券下單系統買賣,較受股票族青睞,交易須付證交稅與手續費;指數型基金則與一般基金交易模式相同,必須透過基金公司或銀行申購,但管理費約2%左右,較一般股票型基金的3%至4%低。

另外,ETF價格隨台股大盤漲跌變動,在交易時間內可隨時買賣,多空皆可;指數型基金則是以收盤後基金淨值為基準,每天只有一個價格,而且不能放空。

指數化投資在中國、香港與歐美市場已逐漸普及,多被運用在資產配置上,據統計,去年全球ETF發行檔數仍創新高記錄達1,479檔,雖受金融海嘯衝擊,資產規模僅下降9.74%;至於指數型基金的資產規模也縮減三成,但發行檔數仍創新高,多達1,647檔。
------------------------------------------------------------------------------------------------
【經濟日報╱記者╱雷盈】

投資公司治理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有什麼好處?證券業者說,對散戶投資人來說,ETF兼具基金及股票的優點,是方便、靈活且費用低廉的投資方式。

業者表示,ETF跟一般基金不同,不僅交易成本較低,投資方式也較穩健。

在交易成本方面,傳統開放式基金每年的經理費比ETF高出很多。ETF不收認購費、贖回費、轉換費,只收管理費、經紀佣金與買賣價差;但開放式基金不論認購、贖回、轉換、管理費等都要收取。

在基金管理方面,ETF管理屬於「被動式管理」,ETF經理人不會主動選股,指數的成分股就是ETF基金選股內容,ETF操作的重點不是在打敗指數、而是在追蹤指數。

在風險分散方面,ETF比投資單一股票小,不會發生賺了指數卻賠了差價的情況。

業者說,成功的ETF,目標在於儘可能跟標的指數走勢一樣,「複製」指數,讓投資人穩定賺取指數的報酬率。

但傳統股票型基金的管理方式是「主動式管理」,基金經理人積極選股,希望報酬率可擊敗大盤指數。

投資ETF等於直接投資一籃子股票,可分散風險,此外,由於ETF投資標的透明、成分股變動不大、走勢又與股市同步,投資人不需研究個股,只需判斷漲跌趨勢,是最不費力的投資工具。

但ETF也有缺點,例如ETF的投資只會緊跟市場,不會領先市場;ETF為了緊貼指數走勢,不能像一些積極型基金,因某些行業表現較遜色而改變投資組合;ETF也不能像開放式基金用股息再投資;ETF的價格某段時間仍有可能出現小幅溢價與折價。

業者說,如果積極型投資人想買ETF,可用ETF為核心持股,以確保配置於這部分的績效可與大盤連動,不會錯失大盤上漲的報酬機會,另外再選擇個股或另外搭配產業型或特殊型共同基金。

http://money.udn.com/fund/storypage.jsp?f_ART_ID=18737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