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台灣掀起人人學英文的熱潮,教育部為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規定小學五年級開始上英文,然而,英文的學習與教育早已向下延伸到全美語環境的幼兒教育,沒有英語教學的幼稚園已經無法在父母心中佔有任何地位。對於這樣的現象,目前已出過四本英語學習書的作家--成寒,她的英文學習親身經驗或許是很好的借鏡。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台灣掀起人人學英文的熱潮,教育部為了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規定小學五年級開始上英文,然而,英文的學習與教育早已向下延伸到全美語環境的幼兒教育,沒有英語教學的幼稚園已經無法在父母心中佔有任何地位。對於這樣的現象,目前已出過四本英語學習書的作家--成寒,她的英文學習親身經驗或許是很好的借鏡。成寒在17歲那年聽不懂一句英文的情況下,為了出國唸書,只好在千百種英文學習方式中找尋最適合她的方法,經過了許久的嘗試,終於找出懶人學習法--躺著學英文。也因為這方法實在太偷懶了,連成寒的媽媽都不相信她有在唸英文,直到十個月後,托福考試成績出爐,她才以聽力滿分的成績證明,躺著真的可以學英文!
No Chinese的迷思
成寒認為,不論從幾歲開始學習英文,最好都是自發性的開始,並且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切入,畢竟學英文都是要看自己,唯有自己願意全心投入英文的世界,才會有效果;至於年紀大小有沒有影響,她想了想後笑著說:「恩,記憶力應該會有影響吧!」 此外,她覺得,國人一直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只要出國留學或居住一段時間,英文能力就會自然變好,可是事實上,假若在出國期間,成天關在家裡,或者只與同鄉對話,不跟老外交談,英文能力永遠就只會停留在出國前的程度,並不會因為你出國喝過洋墨水而有所進步。 成寒接著說:「學英文的環境真的很重要,可是那個環境是要自己創造出來的!」。千萬不要認為在台灣就沒有環境學好英文,那只是偷懶的藉口。要如何創造環境?上補習班和外籍老師對話是一種選擇,不過成寒認為,其實營造環境,自己一個人就能做到了! 她以自己過去的經驗為例:當初在學英文時,她將所有的英文教材擺在房間每個看得見的角落,並增添了幾台放音機,任何時刻只要按下PLAY鍵,屋裡就會傳出純正的英文朗讀聲,彷彿置身英語世界。 成寒表示,應該只有口語不能單靠自己,聽和閱讀還有寫的能力都是可以自己培養出來的。
分析英文?省點力氣吧!
此外,成寒說她看到很多國內的學生在學習英文時,拿著文法書,看到句子就開始分析,找出每個句子的主詞、動詞,然後再套句型,分析句子結構......。看英文書的時候用這個方法也許可行,頂多是看得久,看得慢了些(雖然長時間下來還是會讓人倒盡胃口),可是當你在和外國人對話時,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外國人說的英語快又長,能聽清楚每個單字就很不容易了,哪裡還有時間讓你去分析呢?成寒覺得,學任何語言都不應從「文法」開始著手,文法應是該種語言使用流暢之後,才下工夫去鑽研的部分。在台灣有太多的學子顛倒了學習的順序,強背文法單字,卻不知該如何使用,吃力又無趣。她會有如此深的感觸,也是因為當年,她曾身受英文之害,不論怎麼努力就是無法學好英文,為了強背英文發音,她甚至還使用過注音來學過英文,直到後來領悟了「聽英文」的好處後,才從英文的恐懼當中走出。因此她認為,語言的敏感度,應該是多聽之後培養出來的,聽多聽久,自然而然就有聽聲辨字的功力。不過她也特別強調,學英文也是有程度之分的,就像她在《躺著學英文》中提到有位名人說,「如果要學好英文,就必須熟讀《莎士比亞》和《聖經》」,可是,如果是一個初學者,即使把整本《莎士比亞》或《聖經》背下來,又能在什麼時候用呢?所以學語文一定要按部就班來,由淺入深,按照自己的程度選擇適合的教材,這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量聽,大量閱讀
問成寒,學英文最重要的是什麼?她想了想拿起筆寫下「大量聽,大量閱讀」。 成寒說,幾年的英文聽下來,從原本為了學英文而聽,到後來成為習慣,她已不知聽了多少的英文廣播、故事、小說,甚至電影。在「聽英文」的過程裡,除了英文能力增加外,從中她也開始對國外文化產生些許的認識。 再加上成寒平時就喜愛閱讀,在英文較為熟稔了之後,也慢慢地開始閱讀原文書,不但提升了閱讀能力,更從書中累積許多的知識,她表示,用英文看世界,會比透過翻譯之後清晰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