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15 13:54張舜燕╱台中報導
台灣進入炎夏,環境濕氣重加上持續高溫,民眾若流汗多但沒適時沖洗並換洗乾淨衣物,往往會引起濕疹復發,因此夏季濕疹是皮膚疾病中最為普遍的,發病部位因人而異,醫師表示,如果病症隱藏在頭皮裡,治癒的困難度就會明顯提高。
為了一塊頭皮濕疹,一位女性上班族從高中開始,搽了近十年的類固醇,始終斷不了根。可能是心理壓力太大,當時還是少女的枕部皮膚,開始出現一連串異狀,發癢、紅腫、脫屑、搔抓破皮接踵而至,甚至分泌滲液。十年來,她看遍了大小皮膚科,用掉成打的藥膏,情況好好壞壞,卻一直無法痊癒。痼疾帶來的苦惱可想而知,她最怕有人盯著自己的後腦勺,總是留放著長髮試圖遮掩,再悶再熱的天都不改其型。今年初她改看中醫後,沒想到頭皮也會有乾爽的一天,追蹤了幾個月未見再發,感到非常高興。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彩蕙表示,病患當初來到門診,個性表現較焦慮緊張,平時容易腹瀉,四肢皮膚較乾燥,但局部病灶暗紅、搔癢、脫屑、滲液,因此開方時採內外雙治。她以逍遙散為主的中藥,來舒肝調肝緩和情緒,兼以健脾,用含有青黛、黃柏、滑石、石膏等的青黛膏來搽抹患處。針對體質病灶調配而成的方劑,果然出奇奏效。
濕疹是一種多形性發炎反應,發生於表皮與真皮淺層,其中接觸性皮膚炎佔了很大部分,又分為過敏性與刺激性兩類,最大的特徵為易成慢性、容易反覆。病灶的癢、熱、腫固然讓人難過,急性期出現的水泡、潰爛,或慢性濕疹帶來的增厚、龜裂,更使病患苦不堪言。不幸的是,台灣悶熱潮濕的海島型氣候,最容易誘發或加重濕疹的症狀。
林彩蕙指出,中醫看待濕疹的機理,強調氣候、環境、飲食、情緒,發病其實有脈可循。診治體質偏濕或濕熱者,急性期以清熱燥濕止癢為原則,慢性濕疹則是養陰清熱潤燥止癢為主。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5,61&id=109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